中频淬火机原理

价    格

更新时间

  • 来电咨询

    2023-8-4

李经理
18638023690 | 0371-67982058    商盟通会员
  • 联系手机| 18638023690
  • 主营产品|尚未填写
  • 单位地址|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玉兰街16号
查看更多信息
本页信息为郑州领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“中频淬火机原理”产品信息,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“中频淬火机原理”价格、型号、厂家,请联系厂家,或给厂家留言。
郑州领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中频淬火机原理。

企业视频展播,请---播放视频作者:郑州领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








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齿轮的检测

1.外观检测

工件表面不的有淬火裂纹,崩角,锈蚀,烧熔,为加热表面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。一般件目测检验,重要件应无损探伤检验。成批生产时,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。

2.表面硬度检验

1)一般用落实硬度计进行抽检,近年来笔试硬度计和内孔硬度计均由许多新产品,使用形状不规则或一些大工件均能方便的进行检测。工件批量生产时,按照50%-10%抽检硬度:单件,小批量生产时按检验硬度。

2)淬火硬度区域的范围根据硬度确定,也可对工件用强酸浸蚀淬火表面来使硬化区显示白色,再用卡尺或钢板尺测量。

3)形状复杂或者无法使用硬度计检测的工件,可用硬度笔进行检验。

3.硬度层---检测

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齿轮的硬化层---,目前绝大多数是通过切割样件规定的检验部位来测量。使用砂轮切割机或线割机切割样件。

1)硬化区尺寸的测量标准

a.金相法 对于中碳钢,从工件表面马氏体测至50%+50%托氏体为止。

b.硬度法 根据gb5617-1985<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---的测定>,以---硬度为基准的硬化层---的测量方法,简称硬度法。

2)齿轮硬化区及局部硬化层---与零件形状的关系

a.模数m≤4mm的非渗碳齿轮,允许全齿硬化,齿底要求有***0.5mm的齿轮采用同时加热一次淬火时,在齿根部分允许时有1/3的齿高不硬化,在此单齿连续淬火时,齿根部分允许有≤1/4齿高不硬化。

b.模数m=4.5-6mm的齿轮采用同事加热一次淬火时,其齿纵剖面的中心硬化层---允许为端面硬化层---的2/3以上。







---螺钉采用高频感应淬火机进行热处理的具体工艺

螺钉是手表上的重要零件。它的材料为50钢,硬度要求为(530±30)hv。为满足上述要求,不少厂家采用高频感应淬火机进行热处理,效果---,满足了工作的需要。

1、制造工艺路线

冷镦一再结晶退火一搓丝一铣槽一淬火一串光一回火一电镀。

2、热处理工艺

(1)再结晶退火:采用高频感应淬火机进行,温度为650-700℃,空冷,硬度≤180hv。

(2)淬火:淬火温度为820-840℃,油淬;串光后进行300-320℃的回火热处理。







球墨铸铁曲轴采用中频淬火机进行热处理的具体工艺

铸铁成分、铸造和热处理对球墨铸铁曲轴的性能影响很大。铸态球墨铸铁不允许有石墨飘浮、皮下气孔和疏松等缺陷,球化分级按gb9441<球墨铸铁金相检验>评定,一般应不低于4级。为满足工作的需要,球墨铸铁曲轴采用中频淬火机进行热处理。

球墨铸铁曲轴主要采用正火处理。为提高球墨铸铁曲轴的力学性能,也可采用调质或正火后进行表面淬火、贝氏体等温淬火等工艺。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方法与锻钢曲轴相似,但加热速度应稍低些(一般为75-150℃/s)。淬火加热温度可取900-950℃,自热回火温度约300 ℃。 经此处理后的表面硬度可达52-57hrc。球墨铸铁曲轴经圆角、轴颈同时感应淬火后疲劳强度有---提高,中频淬火机原理,但由于球墨铸铁组织不同于钢,疲劳强度提高的幅度不如钢(一般提高30%左右,而钢可提高一倍以上)。

本文简单介绍了球墨铸铁曲轴的感应热处理工艺,希望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。如果您想了解详细的信息,可以看看热处理方面的书籍,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。







中频淬火机原理由郑州领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。郑州领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玉兰街16号。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拼博和发展,目前领诚电子在电热设备中享有---的声誉。领诚电子取得---商盟,标志着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领诚电子全体员工愿与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发展,共创美好未来。同时本公司还是从事igbt中频透热炉,棒料中频透热炉,圆钢方钢中频透热炉的厂家,欢迎来电咨询。


    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,谢谢!
     本文链接:https://tztz100000304115.zhaoshang100.com/zhaoshang/277832120.html
     关键词:

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